教师与学生家长关系中的道德要求 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学生,学生在学校接受教师传授的科学文化知识,受 教师的言传身教,但学生不仅生活在学校环境中,还生活在家庭环境中,家 长作为“家庭教师”时刻对子女产生教育和影响作用。研究成果已经表明, 现代教育中培养人的任务不是学校教育一方努力所能完成的,家庭教育的逐 步正规化、科学化决定它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 种情况下,客观上就要求教师必须努力处理好与学生家长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家长是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环境中对学生(孩 子)进行教育工作,他们之间不存在竞争和谁领导谁的问题,但彼此之间依 旧会有矛盾。首先,教师与学生家长从事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不同,教师的工 作是在履行一种社会职责,通过自己的劳动为社会培养人才,教师所做的教 育工作也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进行的;而学生家长一般只是出于对 自己的子女成长的关心,甚至是出于把孩子看做是自己的精神寄托而关怀 着。其次,教师与学生家长在培养目标的设计上认识不一致。社会要求教师 培养和输送各种各样、多方面、多层次的合格人才,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就为 学生设计出符合他们个人特长和社会需要的成长目标,而学生家长往往对子 女寄予极大的期望,设计孩子一定成名成家,这种设计许多时候是不合实际 的,结果使孩子的个性和特长受到压抑。再有,教师与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情 感不一样。教师要爱学生,这种爱是面向全体并与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 任学生以及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这种爱是一种科学的爱。而家长对孩子的 爱是专一的,家长视孩子为珍宝,会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易于形成教之不 足、爱之有余的结果。最后,教师与学生家长在教育方法上不一致。教师要 以符合教育规律和规范的循循善诱、说服教育等方法进地教育工作;而家长 由于与孩子的特殊关系,教育方法往往失于急躁、粗暴,孩子出问题时,往 往缺乏耐心,甚至以打骂相加,这是违反教育规律的,其结果总是事与愿违。 从这些矛盾看来,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是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它有利于教育要求的统一。学生生活的不同环境都会对他们提出一些要求, 只有这些要求相互协调,都是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的,就会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保持经常性的 联系,对学生提出统一的要求,这对学生健康成长不但有利,而且必不可少。 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有利于促进家庭教育的科学化。家庭教育是 学样教育的基础和补充,教师应当在与家长的交往中,适当地传播一些教育 科学知识,促进家庭教育的科学化,从而使家长能在正确的教育思想和科学 的教育方法指导下,配合学校和教师共同做好培养人的工作。处理好教师与 学生家长的关系,有利于因材施教,实现教育的个性化。教师教育活动的对 象不是某一个人,而是学生群体,所以教育活动往往只能照顾到群体中的一 般情况,而不容易针对群体中每个对象的不同特点为开展工作,而且学生在 校时间有限,行为单一,教师无法真正了解每个学生的全貌。如果与学生家 长保持一定的联系,则大大有助于全面了解学生,有针对性地施行教育工作, 使因材施教和教育个性化真正实现。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还有利 于总结教育经验,促进教育科学的发展。教师与学生家长的交往,对研究家 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互补和配合等问题提供实 践范例,并为这种培养人才、科学育人的新尝试提供经验和根据。 教师毕竟是懂得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有一定教育经验的人,在处理 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时,应当对教师提出更高一些的道德要求。教师要通 过各种渠道和方式与学生家长保持广泛、长期的联系。通过家访、家长会、 通信、写评语等方式与家长联系,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使家长 知道孩子在学样的情况,使双方都能对学生有较全面的了解,对孩子的成长 提出共同的要求,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在交往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家长 要以诚相待,以礼相见。家长对自己孩子的了解一般更深刻全面,教师应通 过与学生家长的交往来了解学生,使自己的工作更富有成效,同时,应注意 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新生家长们的合理要求。教师要向学生 家长宣传教育科学知识,以促进家庭教育的科学化。要反对在双方的交往中 搞送人情、“走后门”的一套,反对把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庸俗化。 这一方面是对教育工作本身负责,另一面也是教师和自身素质的反映,是对 教师和学生家长做到以身作则和做好学生(孩子)表率的要求。
更多地理内容...